蓓蓓談留學 | 留學準備三板斧:學業、標化、課外活動
2018-08-31 17:33 蓋普國際教育
分享主題:留學準備三板斧:學業、標化、課外活動
分享人簡介:王蓓蓓,中歐12級MBA,05年到12年就職于新東方,歷任托福SAT教師,國外部主管,前途出國分公司總經理。后創立GAP EDU蓋普國際教育,專注于美國本科及高中留學升學指導。10年行業經驗
各位校友們,大家晚上好~今晚的美國留學分享《留學準備三板斧:學業、標化、課外活動》現在開講啦~
還是簡單自我介紹下,本人王蓓蓓,中歐12級MBA,05年到12年就職于新東方,歷任托福SAT教師,國外部主管,前途出國分公司總經理。后創立GAP EDU蓋普國際教育,專注于美國本科及高中留學升學指導。10年行業經驗,指導過學生約300人,教過學生萬余,算是略有心得,今晚跟大家一起討論留學提前準備的三大內容。
首先給大家看幾個雷達圖,是美國大學官方公布的對于學生的不同能力的考察力度和看重程度。
美國名校錄取學生,重點看三大方面10個要素。其一為學業表現,包括:中學成績,班級/年級排名,學校評估報告,教師推薦。其二為標準化考試成績(托福,SAT等)。其三為課外表現:課外活動,義務志愿活動,個性特點,特殊才能,申請文書。
大家通過三張圖可以看到,每個學校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耶魯大學對學生十個維度的要求都是極高的,康奈爾相對不那么看重年級排名,學生性格特點和志愿活動,伯克利對于GPA平均分,學校評估報告和申請文書更為重視。
我們來看看美國大學招生官綜合反饋影響大學錄取的因素排名,每個因素后面有個百分比,意思是多少招生官認為此項是非常重要的。
Grades in college-prep classes,84%
Strength of a teenager's curriculum,68%
Admission test scores (ACT, SAT),59%
Essay or writing sample,25%
Counselor recommendation,19%
Class rank,19%
Teacher recommendation,16.5%
Subject test scores (AP, IB),7%
Portfolio, 6 percent- Interview,6%
SAT II scores,5%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5%
State grad exam scores,4%
Work,2%
排在前三名的是大學預備課程成績(9-12年級平均分,尤其以10、11年級為重),課程強度和難度,入學標準化考試如SAT或ACT。
接下來是文書寫作,升學顧問(公立學校沒有,往往由班主任完成;國際學校有)推薦,年級排名,任課教師推薦。
如果這樣看來,還是學業和標化考試最重要,貌似課外活動不重要,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一般情況下來說,這個排名是極具價值的,它告訴了我們,在招生官眼里,如果你的中學成績不好,英語考試又比較差的話,即便文書天花亂墜、活動眼花繚亂,對于錄取來說也只有30%左右的價值,學業和標化弱,是不能靠課外來彌補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其實本來AP和IB考試在美國學校里貌似是不太重要的,只是中學課程以外的補充,但是為什么無論美高的學生還是國內高中的學生,都在努力的考AP呢?這是因為AP考試間接的跟第二重要指標——課程難度相關。
所以有很多學生甚至家長都覺得:既然我要出國了,那么就把托福SAT等英語考試過關了就行唄,中學成績不重要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中學成績和課程難度是招生官最看重的兩樣指標,因為這兩項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實以往美國學生學習和通過AP統考,主要是為了省錢,因為AP(advanced placement)叫做大學先修課,如果統考通過,在美國很多大學可以免修相應科目入門101課程,直接獲得學分,這就可以省下幾個學分的學費
插一句,美國私立大學學分很貴,一個學分一千多刀,如果考2門AP兌4個學分,就能節約五六千刀。前提是這所大學是學分制。有些大學比如哥倫比亞大學,不實行學分制而實行學年固定學費制,學生就算考了10門AP,也不會減一毛錢學費。
而現在國內的學生紛紛拼命考AP,是為了間接的體現自己修習更高難度課程的能力,同時也為了增加自己中學成績單的可信度。
排名錄取因素第一的高中成績——國內中學成績單造假現象嚴重;排名第二課程難度——這一項是由counselor來填寫的,而公立學校沒有counselor這個角色,班主任一般直接授權學生自己填,很多學生會在課程難度那一欄選擇most demanding最高級別的選項,一通亂填。
也就意味這對于在國內讀公立高中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兩大因素都喪失了參考意義,這時候就需要搬出其它救兵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高難度課程的能力。于是乎,中國國內AP考生滿坑滿谷,參加名校夏校蔚然成風。兩大原因:一來拜誠信下降所賜,二來Peer Pressure同儕壓力山大,別人考了你不考,你就是分母。
中學學業之后,我們稍微來談談第二板斧標化考試,大家都在死去活來的把托福考到110以上,SAT(老SAT)考到2300以上,對此我已經不想多說,水漲船高,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分數沒到,競爭處于劣勢已是事實。我們經常說某某學校是分控校,標化沒到一定分數基本上錄取無望。這是個糟心的話題,應試太過于嚴重,以至于這兩年的作弊現象頻出,此處略過不談。
第三板斧是課外活動,包括但不限于社團俱樂部、興趣特長、義工活動、打工經歷、旅行游歷、文體活動等。
本來課外的重要性不算特別高,但是當前面的各項因素,學生都逐漸趨同的時候,課外活動的價值就開始凸顯了。
換句話說,都是好學生,來自好學校,全A生,SAT2300以上,老師一片溢美之詞,那怎么取舍?這時候就通過文書和課外活動列表及描述來展現學生的性格、志趣、領導力、責任感、專注度等等相對虛化的品質。
所以課外活動宜長不宜短,宜精不宜泛,宜真心樂在其中不宜強按牛頭,最好的狀態是孩子喜歡,愿意長期參與,并且擅于此道事半功倍,同時于人于己都有利,這是理想狀態。
最后來說說學業、標化、課外這三板斧對應不同排名學校的要求
|
TOP15 |
TOP 30 |
TOP 50 |
TOP 100 |
GPA |
4.0 |
3.8 |
3.5 |
3.2 |
TOEFL |
110+ |
106+ |
94 |
80 |
SAT |
2300 |
2150 |
1800 |
|
這個不是官方數據,不算絕對準確,但對中國國內申請美國大學的孩子來說,適用度90%以上。
不排除每年有高分進低排名學校,以及低分進頂尖學校的outlier,但不具備參考和對照意義。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盡早從學生高中學業、托福SAT考試、課外活動這三方面入手,早做規劃和準備,把有限的時間更好的利用,提升效率。
我們也歡迎大家了解我們蓋普的“3³留學規劃”觀念,我們主張用3年的時間準備,通過家長、學生、升學指導老師三方合力、在學業、標化、課外三項上充分準備,實現更好更合理的升學目標。
那么我今天的分享就暫告一段落,歡迎6-8年級,有美高留學意向的家長加入“3³美高預備群”;9-11年級準備赴美讀本科的學生家長加入“3³美本預備群”。感謝大家的耐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