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片/国产精品啪/国产麻豆久久久/国产在线资源

申請故事 | 我的今天 你的明天,學姐們的夢校申請秘笈(下篇)

2019-05-25 16:40 蓋普國際教育


嘉賓:Mia、Sherry、Mavis
Mia 來自上海某國際課程學校,收獲包括達特茅斯、杜克、范德堡大學,加州伯克利等多所名校錄取。
Sherry  來自上海某學校IB課程部,最終收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名校錄取。
Mavis  來自上海某學校A-level課程部,順利獲得杜蘭大學offer提前結束申請季。

Mia
達特茅斯學院-2018Fall本科新生
Mia來自上海某國際課程學校, 以不俗的標化分數、學業成績,辯論達人,美國中學生數學建模競賽HiMCM Finalist 得主,學校拳擊社、音樂社創始人,學生會主席等諸多優質個人升學背景和策略申請,收獲包括達特茅斯、杜克、范德堡大學,加州伯克利等多所名校錄取。

Sherry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8Fall本科新生
Sherry來自上海某學校IB課程部,高中期間修了4門高難度HL課程,并擔任學校頭腦奧林匹克社團主席,活躍于各種學術活動;在亞洲生物醫藥比賽獲得金獎,美國學術十項全能等競賽中表現不俗,最終收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9 US News綜合大學排名前十,生物醫藥專業全美頂尖)等名校錄取。

Mavis
杜蘭大學-2018Fall本科新生
Mavis來自上海某學校A-level課程部,課外活動豐富,社團,公益,打鼓,活躍于校內校外。早申請階段經過仔細對比選擇了杜蘭大學作為ED學校,順利獲得offer提前結束申請季。

蓓蓓老師
哲學學士,工商管理碩士;GAP EDU創始人
曾就讀于美國南加州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3³升學論創立者,13年美國升學指導資深經驗,國內最早的美國名校申請方案——“精英計劃”創始人,深諳長線規劃精髓,人稱“升學指導技術控”,親自指導留學申請成功案例200余人、桃李遍及耶魯、斯坦福、牛津、哥大、達特茅斯、賓大、約翰霍普金斯、加州伯克利等頂尖名校。

講座的精華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回顧申請季,有哪些經驗教訓或心得?
2、美高、IB、A-level,三位不同課程體系的畢業生,回過頭來都有哪些感受?用A-level成績申請美國大學真的有劣勢嗎?給AP課程同學們的建議?
3、美國大學尤其是好的美國大學要錄取的是持續優秀的學生,而不是某個階段優秀的學生。
4、標化考試,我真的準備好了嗎?有專心刷出題感,或者是找到并且解決考試暴露的問題了嗎?真正的準備是你真的努力靜下心來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講座第
2
部分
美高、IB、A-level,三大課程體系的分享
在上篇推文中,Sherry分享了她高中就讀IB體系的體驗,回顧可查看:我的今天 你的明天,學姐們的夢校申請秘笈(上篇)



蓓蓓老師:Mavis,你是為什么選擇A-level課程?用A-level申請美國大學時,到底存不存在大家想象中的劣勢?
 
Mavis:我一開始沒有想清楚到底是去英國還是美國,A-level體系如果英美雙申會比較好,在申請英國時有優勢。國際學校里外教的教學方式和中教不一樣,就A-level教學而言,中教更傾向于將理論知識投射到“這些題目上應該怎么做”以及“考試中拿到一個高分”,中教會更注重把這些理論知識體現在題目當中。
雖然外教的教學實際效果可能沒有中教那么顯著,但是我的心理外教對我來說是一個啟蒙老師,對我非常重要。心理屬于稍微主觀一點的科學,老師要求我們先分析文章,然后問我們對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這是一個獨立思考以及辯證的過程。我覺得A-level課程里有許多像經濟、心理學科會要求辯證的思考,需要正方提供一個思維,反方提供一個思維,這個辯證思維很重要,直到大學都還很有用。
我也有學習AP心理,學的是理論知識,不夠扎實。而A-level心理學是通過實驗進行分析,更多的是進行理性地分析,更講究學科邏輯上的思維,我認為更好。
申請劣勢:相對來說,A-level可能沒有那么搶手,但是我覺得可以通過課外活動、GPA來彌補,學校對于GPA很看重。
給A-level學弟學妹的建議:
01
A-2 的課程不要拿到offer以后就不認真學習
可以拿CIE的分數去換分,A-2和整個A-level的內容相比更深入、更難,理論可以更切實地應用,我覺得A-2是四年中是最重要的。
02
我通過做很多題目來考出好的CIE分數,但這個方法有點不可取,做題不是出路。
A-level考試出的題目相對簡單些,我的感受是理科的CIE考試沒有那么難,面對較為簡單的考試,做題可能短時間有效果,但在大學光靠做題并沒有很多好處,對于你之后的發展、對于學科的喜愛以及你對學科的看法不太好。
 
蓓蓓老師:總結起來,無論是哪種課程體系,你真的想建立學習能力、學到知識、為大學學習做準備,還是要用心學習,而不在于學科的衡量標準是一個考試,而考試靠刷題解決。我也稍微補充一點,因為A-level有四年,想考美國大學的學生可以考慮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考一些補充的AP考試。

Mavis:我考了ACT,A-level 物理和化學對于我ACT的科學考試還是足夠的,幫助還是挺大的。科學考試我覺得沒有很頭疼。
 

蓓蓓老師:接下來是Mia,高中期間一共考了6門AP考試。
 
Mia:我高二考了化學、物理1、兩個物理C、微積分、微觀經濟。學校微積分是必修課, 物理和化學都是選修課。我們學校要求至少上2門AP課程,我不太想和學校老師上AP課,而且考慮到學校的AP要計算GPA,所以就只選擇了2門AP。我修了3門物理,雖然都是物理,但是可以算3門AP,在座的同學如果在理科有天賦的話,物理C力學和微積分是一定要考的。
我后來是在培訓機構報的班,當時我沒有想好物理C選擇報哪門,我媽媽建議兩門都報上。物理1是偏理論型的,物理C是數學型。當時考物理C力學的前一周是考SAT,考完SAT回到上海復習了一天,周一就去考物理C力學了。物理C力學和微積分的難度差不多,感覺還好。物理C:電磁學,我在學校有學過一點電磁,掌握電磁也不是很難,考試也是有些技巧的。機構的老師教得很好,我受益匪淺,最后考出的結果也蠻好。考電磁的時候,最后一題我不會,就沒有做,當時我把自己有把握的題目對應分數加了一下,覺得能拿到五分就可以了。因為考試結果不會告訴大學你是全對還是你正好是到了5分線。
微觀經濟學我也是上的課,就是覺得何樂而不為,花兩個星期拿兩門五分,(當時我很以結果為導向,我現在覺得以后不能這樣想,但是當時這樣做也不能算錯吧,給大學呈現出很好的結果)。我還有很多很多的課外活動,這6門AP考試足以證明我的學習實力。
 
蓓蓓老師:我在這里稍微解釋一下,AP滿分是5分,它的分值范圍很小,只有5,4,3,2,1,并不需要全對才能拿到五分,每個分值會有對應的比例,比如說做對接近70%就可能拿5分。所以Mia采取了這個策略,有一題不會無所謂,我只要保證做對的題目過線就可以了。
 
Mia : 對,就是這樣。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心態放寬,不要太逼自己,我身邊就有很多很拼很拼的,天天壓力大,高中是這樣,大學也是這樣。這是一個心態問題,從小就要注意。     
 
蓓蓓老師:我補充一下,雖然Mia說考試考好就行了,學習也不用那么拼。Mia的意思并不是知識不用好好學習,只是以考出成績為短期目標,而是說知識重要,但不一定要為了考試拼命。Mia在學校成績也是很好的,至少是學校前三。

Mia:當時我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其實我很懊悔,因為我感覺在知識的層面缺少了一些機會。比如當時參加建模比賽,我是很功利的,就是想拿獎。但是我在這個過程里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我學會了編程、模型。
講到文理科,我的文理科比較平衡,這也是為什么達特茅斯大學會錄取我,也許他們在尋找這種——可能不是在某個領域特別出彩,但在每個方面都挺好的。我自己對文科感興趣,初中的時候語文學得不好,但是我覺得這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到了高中我對美國歷史、哲學這些比較感興趣,這些和理科不一樣,很吸引我,我會努力、會花時間去學,如果是外教教的話,還是蠻有意思的,他們會在思想層面上給到你很多不一樣的想法。
理科的話,功利性會強一些,文科陶冶下情操是可以的,做一些有意思的小project(項目),那些時光我也是蠻懷念的。再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她說我的理科就是不行,很難,所以考不好。不要這樣下定論,我身邊有些同學天生文科好,但是我不相信你學不好理科,你要去相信它、接受它、挖掘它。每個學科都有你感興趣的地方,你可以說你不喜歡數論,但是你覺得概論很好玩,或者說我喜歡數學在社科上的應用,這也是21世紀全面發展的人才。我想鼓勵大家不要做一個很死板、不去嘗試的人,我們還很年輕,永遠不要say no!
給AP同學的建議:
01
AP是能體現你學習能力的考試,所以有能力就多考幾門。
如果你特別有方向,那你就去考針對性的AP ;如果你沒有方向,就多考幾門,能考出來也是你學術能力的體現,權衡一下自己的實力所在。
02
微觀經濟是一門很實在的課程
微觀經濟學校里面學得可能很難,但考試的時候不難,和微積分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比較偏理工,我覺得偏理科的學生走我這條路線也是劃算的。雖然高二我考了這么多AP,我覺得還是開心的。
 

講座第
3
部分
給學弟學妹們掏心掏肺的建議

蓓蓓老師:最后的環節,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首先我們再來強調一下GPA的重要性,來給大家打打預防針。
 

  GPA的重要性   
Sherry:從招生官的角度去審視一群申請者、高中畢業生,GPA就是衡量其高中學習、或者作為學生的表現。我覺得GPA重點不在于數字本身,而是整個高中時期GPA是如何變化的。比如說你在高一的時候,因為種種不適應或者沒有找到你最想要學的,GPA可能不夠理想,但是如果三年成績呈現出一個穩定上升的趨勢,呈現出從迷茫到成熟的變化過程,我想這是招生官想要看到的——他們不僅想要看到學生有多優秀,而要看到學生多有潛力,所以不能放棄。我比較遺憾的是,高一、高二時GPA很好,高三卻比較松懈,重心沒在學習上,GPA就沒有那么好了。
 
Mia: 我也覺得很重要,GPA是你學術能力的體現,在選校的時候,你應該根據你的GPA決定去你是否能上一個最top tier(頂級)的學校。我在大學也感覺學術能力很重要,將來找工作的時候還是會看GPA,這并不是說要一直在學習,而是最后呈現出來的結果很重要。
 
蓓蓓老師: 我們身邊可能每年都會聽說過有一些低分高錄的案例,比如說這個學生SAT只有1400多,卻錄了前5 或者很好的學校,但是這種可能性是發生在標化上,不可能發生在GPA上。如果高中在校學術成績不佳,就算考了托福、SAT滿分也是沒用的,一樣錄不到top tier的學校。每年都有這樣的學生,第一次考SAT就考到了1500+,但GPA 3.7,這種情況下,Tier 1的學校就不用想,除非你學校的課程特別難,大學知道你在這個學校是佼佼者。如果不是,那你申請的學校必然要降檔,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Mia:我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招生官在admission file打分,他錄取的時候有一個表格,有1到5分的打分。然后我看到Dartmouth的學生說,他看到他的admission file,成績單上的每個B招生官都會標出來做備注,雖然他基本上是A.


  標化考試的安排   
Sherry:根據我對IB的理解,我不是很建議以標化的時間線來規劃自己的整個申請流程,因為IB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對標化有幫助的內容,所以要適當地注重課內的東西,把課內的知識學好對標化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只是focus(致力于)標化,就只是學習如何去面對一個考試,可能會有短期的效果,但是對于長遠的英語、學術能力的提升不會有什么作用。總體來說,
01
標化的考試時間挺講究的
我是高二寒假參加的考試,那次考試考得比較好是因為沒有課業,可以抽出1.5-2周的時間做SAT題目。
02
題感很重要
我在做題的時候語法從來沒有拿到滿分,閱讀也是錯7-8道,但是考前進行了比較密集的練習,就有了一種題感,最后考試語法是滿分,閱讀也沒有錯幾道。
 
Mia:我覺得在高二暑假搞定標化是最合適的,因為成績會影響早申請的判斷。關于SAT,我建議你準備好就去考一次。根據我的經驗,第2次考得會比第1次差。我有朋友錄了哈佛,她SAT分數和我一樣,但她是一次就考出來的,我卻考了四次;她認為SAT只是學術能力的體現,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在考試上。我身邊去了Stanford、Princeton的同學也是一次或者兩次就考出來了,哪有人一直刷,考到最后都累了。高三的時候我接觸了一個好的機構,老師教會了我自己如何思考,他就給我上了兩節課,當我真的準備好了就去考試,最后終于考出來了。
 
Mavis: 我覺得以標化來提高英語能力很有問題,因為大部分學習不是這個樣子,在大學、高中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個晚上或者做一套試題就可以考出來,只用刷標化來提高英語有非常多的漏洞,后來慢慢地就會發現。
 
蓓蓓老師: 3位同學總結得很好,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當年讀大學時,我也上過600人的GRE大課,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很嗨。但是等到你真正去留學以后,寫的文章卻被教授批得一塌糊涂,培訓老師教你把句子寫得多復雜,其實不應該這樣去做,所以考試建立起來的能力與學習能力不是完全對等的關系。當然還是要強調標化是很重要的,它也是大家在競爭過程中所要表現出來的水平,甚至是壓倒別人的工具,我建議以水平和實力為標準,當你準備好了再去考試,最好是考1-2次就好,不要來來回回在這個上面花費很多時間。
Mia在聊到這個話題時比較激動是因為她考了4次,而且最后一次是在申請那年的12月份,她本人,家長,還有我們顧問團隊當時壓力都很大。因為Mia第一次就考了1490,大家覺得上1500不過就是時間問題,但是第二次比第一次還低,第三次比之前還要低,她自己很郁悶,我們也很郁悶,我們當時要求哪怕是12月份,第四次也要去考,而且你不能像以前一樣只是去考一下走過場,要正視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準備好。其實10月的考試10月底才出成績,而12月考試是在12月初,所以從出成績到報名到考試只有4-5周的時間,但最終她考了1540!所以當你真正準備好了再去做,找到自己的問題,分數就上來了。不管怎樣,建議早點考出來,不然擇校時候心里沒底。


  課外活動的安排   
蓓蓓老師: 各位同學課外活動時間占比?
 
Sherry: 其實我沒有做到很平衡,我的活動時間占比絕對壓過我的標化、課業學習。因為我喜歡,所以把能花的每一分鐘都花在課外活動。最后我的老師都很驚訝我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情。
IB高二的時候比較辛苦,為了給課外活動騰出時間,我就規定自己每天晚上6:30到10點忙活動,10點之后我就開始寫作業,寫到11點半或者12點(此處聽眾家長和同學一致表示了驚嘆)。這樣就節約了時間,而且12點以后我的效率會更高。反而到了大學,顛倒過來了,我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因為學校給的GPA比較低,我想要看自己能拿多少GPA,所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每天做1個小時課外活動,不會多做。
如果覺得一件事是值得花時間并且對申請和個人發展都是有意義的事情,我會愿意花費每一分鐘去做,比如OM,我后面覺得整個事情都能鍛煉我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意識。OM社團里有不同的學生,比如本部高考的學生,他們的重心是高考,和我們出國黨不太一樣,就會有時間沖突問題。作為隊長,我要規劃完成任務,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會產生,想辦法解決后會很欣慰,并且大家的友誼會上升到一個層次。
我的建議是大家要找到讓自己舒服的點,我當時的點就是做越多越好,會讓我感到很充實。身邊有的同學是每天做定量的活動,也會做計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這樣也許更健康。但我比較適合前一種,找到自己喜歡的schedule(時間表),不管學習和活動都要做到最好,沒必要跟風別人。
 

Mia:我和Sherry差不多,當時瘋狂做課外活動。但我現在的建議是先以學業為重,如果有確定的方向,你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做相應的活動。我做的活動是多而雜,沒有考慮意義,只是喜歡就去做,也想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拿一個獎杯,但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別人可能利用這個時間考SAT,可能多上了一門課,或者每門課程都有A,所以大家要合理分配時間。

蓓蓓老師: Mia當時在辯論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Mavis: 在活動方面,如果你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做不了那么多種類的活動,我的建議是你挑選一個可以長期做下去的活動,長期做一個事情可以體現出你的堅持和毅力,也可以展現給大學看。你可以進行一個挑選,哪些活動可以反映你特質、哪些對你的升學有幫助,如果你確定了major(專業),major相關的活動可以更顯現出來你對這個major的了解、興趣。不要跟風,別人打商賽,你也去打商賽,十個人有八個人在打商賽。你要挑選一些適合自己的、可以長久堅持的活動。
我自己而言,做線上支教做了四年。比起傳統支教,長期的線上支教可以更好地幫助到學生,因為教一天英語課對學生的英語沒有任何幫助,學習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有所進展,所以我當初選擇了線上支教,想要更好地幫助山區的兒童。我也通過線上支教慢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一開始只是做老師,提升的是教學能力;后來我成了社團的leader(領袖),又培養了另外一方面的能力。長久地做一件事情可以讓大學看到你堅持的毅力 。




蓓蓓老師: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高中同學和大學同學,高中和大學同學中都有你非常欣賞的人,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身邊的例子嗎?講一下你非常欣賞的高中同學或大學同學的特質嗎?
 
Mia: 我之前有提到同學有進入Stanford、Princeton的,我覺得他們不像我當時那么急躁,他們想得比較少,就是做好自己。還有我的大學室友,身邊的朋友,他們和我不一樣,他們非常努力,而我的生活就是開心就行,我覺得還是缺乏對自己高要求、不嚴格。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我都是能被他們的努力感染到,我經常和他們交流會得到一些不同的觀點。
 
Mavis: 我對我高中同學的印象比較深刻,因為我們是一個班,需要共同策劃學校的事情,大家都比較包容。來美國讀大學后,同學們往往是客觀地說這件事情怎么樣,客觀地看待事情。


 
Sherry: 給我影響比較深的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她的成績好到有點可怕,她高一的時候考過IGCSE的5門并且基本上都拿到了中國或者世界第一,幾乎是滿分。原本她比我們高一個年級,因為健康原因,后來和我同級。她說自己不刷題,根據我們對她的了解,我覺得是真的。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她對知識、學習非常熱愛,她不注重分數,唯一注重的是她是否掌握了知識,掌握的有多好,當沒有掌握得很好時候會生氣,盡管其實她早就在這門考試得過滿分!我覺得很夸張,當時有點難以理解。比起她,我就很強求分數,以結果為導向。有時候她的態度會讓我震驚,也會讓我思考:我對學習、知識是否真正地熱愛。然后我就像她學習,慢慢改進,靜下心來學習,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去想這些知識如何拓寬我自己。現在到了大學,我也會想去學習而不是去拿一個好分數。



蓓蓓老師:大家認為,高中應該要培養哪幾種能力?
 
Mavis:自學能力,老師只是把要教的東西教給你,但是怎么吸收還是要靠自己。早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的很重要。還有心態,要敢于嘗試和接受,身邊有些學生會很自閉,把自己困在舒適圈里;其實來美國,不只是學習,更多是一種經歷,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學習好,各個方面都要嘗試。
 
Sherry: 寫作能力,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寫作能力極為重要。我們應該用語言或者寫作表達自己,這和申請大學有關系,但也不是完全關于申請大學。要不斷地問“自己我是誰?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這種問題,并且能把自己描述出來。我很推薦IB中文文學課,設計得非常棒,可以思考反省自己、閱讀文學作品,還有IB language & literature 也很好,它會教我們如何寫作,比如說反思或者從書中讀到非淺層的東西。
溝通能力,有些人會覺得家里提供的資源很重要,我不否認這當然挺好,但不代表說沒有這些資源就什么也做不了。我高中做的活動和我爸媽都沒有什么關系,和我認識的同學、朋友也沒有關系,而是我去找老師交流我自己的想法,跟相關的人溝通,他們會給到我一些原本不可能接觸到的機會。這在大學也很重要,不是說大家只會把機會留給認識的人,而是如果你愿意去溝通、感興趣的話,你的確會接觸到一些機會,這些機會會改變你手中的資源。如果你沒有什么資源,不要悲觀,你只要愿意去溝通就可能得到一些機會。




蓓蓓老師:好的,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當時蓋普哪位老師對你的幫助最大?
 
Sherry:文書老師。我自己有個習慣,寫的東西不喜歡別人給我改動,我不喜歡別人給我提很多意見、或把整個文書改掉。蓓蓓老師和Emma老師很理解我,她們不僅沒有要求我一定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寫文書,而且會告訴我文書寫得好或者我打動人的地方——我就會知道這是一篇有趣的文書或者我獨特的地方,這需要被別人提醒的。
 
Mavis:在顧問老師的指導下,我覺得我的事情安排得妥當,比起我的其他同學時間會寬裕很多,他們會很忙亂,忙亂會讓他們壓力很大。這也讓我形成了提前規劃的習慣。另外蓓蓓老師有提到她的學生在大學里學習的課程,還會讓學長學姐給我們做分享,當時我就覺得把大學這件事情形象化啦——大學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在那里生活、學習是什么樣子,我會變成什么樣的一個人,讓我對大學有了憧憬,research的時候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Mia: 我當時的文書老師是Emma老師。因為我申請季到很后面才把標化考出來,其實我是比較不自信的,但我非常相信文書老師給我的意見和修改。直到申請結束拿到offer后,我再回頭看我的文書,覺得Emma讓我看到了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面但是真實的我,我覺得她們讓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我很感激Emma老師和蓓蓓老師,不僅是申請結果而且對我長久的benefits,所以很感恩這點。  
 
蓓蓓老師:我們今天分享了很多,有關于學習、心態、能力、課程、課外活動、大學生活。今天我們為什么請來的是已經在大學的同學?因為她們真正進了大學又是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你要去思考你畢業的時候你希望獲得什么? 以一個什么樣的學位畢業? 面對下一階段的人生,你做了哪些準備?雖然高中也一樣,一直我們在強調我們不要只帶有功利的目標,我們是要考上一個好大學,但同時我們要為以后做準備。三位同學的角度來講更加真實,他們也告訴了大家什么樣的彎

路是一定要避免的,什么樣的東西是一定要把握住的。



現場提問環節(節選)

家長提問: 學IB課程的話你覺得有必要學AP嗎?在你的經歷當中有沒有考?對升學有沒有幫助?
 
Sherry:我覺得這個分兩種情況來說。第一種,比如我學IB物理,就沒必要去考AP,因為IB包括了很多物理深一點的知識,這種情況就沒有必要去考,而且會讓人感覺多余。另一種情況,如果學校沒有這門課程,但我想要證明這方面的實力,就有必要考AP。
 
家長提問: 關于SATII的建議?

Sherry:我覺得不要放在高一考,不管是學IB還是AP,SATII和我們IB課程有大部分的重合,這也是為什么SATII挺簡單的。它只是官方的證明,說明你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和大學以及國際上的課程標準是接軌的。考SATII并不能證明我在某個學科的學術能力,只是證明我在高中的確學了這門課程并且學得很好。
 
家長提問: 當時申請了什么專業?

Sherry: 我當時全部申請了生物,我在生物花的時間挺多的。
 
蓓蓓老師: 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可能對專業并沒有完整地認識,進了大學之后有一些選擇的余地甚至可以調整方向。如果專業未定的話,可以選擇感興趣的活動;但如果專業已經有明確的選擇,可以做些相關的事情。不應該為了某個專業好進大學而選擇這個專業的,而是確實感興趣。我們三位同學也是這樣做的,比如Sherry做了生物和化學相關的科研項目,亞洲生藥大賽項目;Mavis她做的活動包括教學、管理和她選擇的心理學以及她額外選擇的AP都是有相關性的。Mia興趣很廣泛,包括物理、數學、辯論都很喜歡,結合她的經歷,她報考時選的專業是政治科學。
 
家長:我想問下Sherry,我女兒現在才八年級但是她的理想和你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說她喜歡生物醫藥方面。所以想問下你的科研項目是怎么開展的?
 
Sherry: 我們學校(交大附中)的科創氛圍很好,學校有參加一個比賽叫ISEF(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每年都有學生去參賽,還獲得過金獎,有經驗的老師會來指導我們。我當時不確定想要做哪個課題,感興趣的主題比如細胞抗氧化之類的,我就去找老師,每次老師都會給一些建議,多次修改后就變成了一個可以做的實驗,最后老師帶我做了實驗,然后完成paper(論文)交到各種比賽,有上海科創賽,還有一個美國的比賽ISWEEEP

上一篇:達特茅斯學姐親述自身爬藤之路

下一篇:耶魯學長走心分享,別把時間都浪費在刷分上!

分享:
  • 上海:上海市徐匯區長樂路989號世紀商貿廣場9層133 室

    電話:4009-68-4009

    Princeton:101 College Road East Princeton, NJ 08540

    E-mail:service@gapedu.cn

    備案號:湘ICP備13007890號-1

  • 長沙: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芙蓉廣場西南角湘域國際中心909

    電話:4009-68-4009

  • 公眾號二維碼

  • 小蓋客服二維碼

獲取留學建議 4009-68-4009
姓名:
學生年級:
電話:
服務熱線 獲取留學建議